您现在的位置: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 >> 小麦价格 >> 正文

种子处理与化学防治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策略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4/9/17 12:26:00
宁夏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xiuchang/20588.html
引言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麦生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病虫害威胁,其中赤霉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加强赤霉病的防控,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赤霉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

赤霉病的病原主要是镰刀菌属真菌,其中以赤霉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最为常见。

这些真菌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侵染茎秆、穗部和麦穗,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甚至引发小麦秧死。

赤霉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土壤、种子、气候条件等。

赤霉病的危害与影响

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产:赤霉病侵染小麦茎秆和穗部,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品质下降: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使得小麦籽粒受到污染,降低面筋质量,影响加工和食用价值。

毒素产生:赤霉病菌在侵染小麦时会产生一些毒素,如赤霉素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赤霉病的防控措施建议

为了有效防控赤霉病,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良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小麦良种进行种植是预防赤霉病的首要措施。

现代生物技术和育种方法的应用使得培育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成为可能。

因此,在种植季节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减少赤霉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地力管理

通过合理的轮作、耕作和施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绿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三)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浸种、拌种、种子外涂等,可有效降低种子传播病害的风险,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种子处理剂中通常含有杀菌剂,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和内部潜伏的病原菌,预防病害的发生。

预防控制措施

化学防治: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种子处理剂、叶面喷雾剂等,及时有效地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等,促进土壤生态平衡,抑制赤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采取物理措施防止赤霉病的发生,如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等。

综合防控策略

综合运用以上防控措施,并结合实际的田间管理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

例如,定期监测病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等。

总之,赤霉病的防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良种选择、地力管理到预防控制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维护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结论

赤霉病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小麦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农业生产者应加强对赤霉病的防控,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改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加强种子处理,及时进行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等。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赤霉病对小麦生产的危害,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维护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梦雨,高续恒,钱乐,等.己唑醇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J/OL].农药学学报,1-15[-04-04].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jg/15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